全国热线

028-62100353

资讯中心

News

中国教育报:聚庐山灵气 蕴长江波澜 展鄱湖浩瀚 ——九江学院建设、改革与发展纪实

来源:时间:2021-09-27浏览:1255

关键词:


位于庐山之麓、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的九江学院,传承濂溪学堂、白鹿洞书院的千年文脉,是国立公办综合性应用型本科大学。她依托独特的“山江湖”地域优势和文化资源,谱写着学校建设、改革与发展的绚丽篇章。

  千年文脉相传弦歌不辍

    九江学院文化底蕴十分丰厚。1072年,周敦颐在庐山创办濂溪学堂,开启理学之先河。宋初,人们在庐山国学的旧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1179年,朱熹重振书院,一时群贤毕至,白鹿洞书院得以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首。具有千年历史的濂溪学堂和白鹿洞书院,给学校教育奠定了深厚的人文精神。

    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门和江西省政府部门批准,四校合并组建综合性本科大学——九江学院。学校成为一所学科齐全、培养体系完整的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现已有2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0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工程中心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重点人文社科基地等学术平台,柔性引进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多个高端学术团队。与地方政府、企业、国内外大学合作交流日益活跃,成效明显。

    立德立品培育世纪英才

    秉承“融通”理念,推动教改创新。学校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鲜明育人特色。学校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通、学科建设与专业教学相融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通、招生培养与就业创业相融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考研率逐年上升。

    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以创业精神、好习惯、国学素养等为内容的特色教育,进一步深化全员育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的“五三二一”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与经验,受到江西省领导的充分肯定,省教育部门予以在全省高校推广。近年来,学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创业教育大赛等赛事中均取得优秀成绩。学校连续多次获得江西省文明单位称号,校园管理及后勤服务等工作多次获得国家与省级表彰。

    开展全员育人,铸就担当精神。学校进一步深化全员育人工作,把育人工作和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当作大事来抓。在全校推行辅导员、班主任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机制,构建平安和谐校园;通过党团组织、课堂教学、网络传播、生活园区、社团活动等渠道,抓住学生成长中的就业创业、心理健康等关键环节进行热心指导,注重把学校的地理区位优势、学科建设优势、非物质文化传承优势和书院文化优势等丰厚资源,转化成育人优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十多万名九江学院毕业生遍布全国,为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军工企业和其他产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无论是成为著名学者、知名企业家,还是作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工作者,九江学院学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师资队伍更加优化合理

    实施人才战略,强化师资队伍。学校实施了“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人才策略,明确提出:教师队伍建设要以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优化结构,促进教师提高教学、科研的综合能力。

    学校实施“培养培养者计划”和高端人才引进计划,鼓励教师进修提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先后聘请了100多位学术造诣深、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院士、博士生导师、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选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进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采取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近年来,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学科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在1800余名专职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有830余人,有博士学位的210余人;现有教师中,有研究生导师60人;入选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3人;获得国家特殊津贴和省特殊津贴10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等44人;江西省高校名师6人;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受聘为学校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教授受聘为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程天民院士和中国科学院严陆光院士等学者受聘为学校名誉教授。

    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积极实施“质量工程”。学校积极利用九江地区“山江湖”(庐山、长江、鄱阳湖)的优势资源,大力推进“山江湖”学科建设工程,积极依托以庐山为地标的优秀文化资源构建学科群。学校形成了以“陶渊明研究”、“陈寅恪研究”、“青阳腔戏曲研究”、“庐山宗教研究”、“白鹿洞书院研究”、“庐山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华经典的公理化诠释”为特色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群体。学校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及九江沿长江经济带建设构建学科群,做强相关工科专业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带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通讯与信息工程、企业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营销与策划等学科发展。学校积极策应江西省政府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昌九一体双核发展”构建学科群。学校做强生态旅游开发、环境保护等学科,带动植物学、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工、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湿地保护和水体生态修复等学科发展。

    科学研究业绩不断刷新

    几年来,学校科研与教研工作多措并举,蓄势而发。学校注重对教师科研精神的培养,树立严谨治学、勤于思索、努力钻研、合力攻关、勇攀高峰的优良风气。鼓励教师瞄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科技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学校安排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中青年教师在特聘教授的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近几年,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每年投资3000多万元用于教学设施建设。目前,学校有各类实验教学中心(综合实验室)28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和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37个。有庐山实习培训中心等校内外实习基地200余个。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5亿余元。2014年学校获准立项国家科研项目17项,经费超过700万元;签订的横向合作项目有30多项;科研总经费超过3000万元。学校教师发表核心级以上学术论文442篇,获批国家授权专利36项。九江学院学报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荣誉称号。

    学校与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百名博士与百家企业的对接活动,并设立了院士工作站,使学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校园文化彰显创新精神

    为保护和传承九江地区人文荟萃、多彩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积极对接湖口青阳腔戏曲、九江瑞昌剪纸、武宁打鼓歌等国家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了一条高校与地方“联姻”、保护与传承“非遗”的新路。学校的《保护“非遗”,传承文明——九江学院大力开展九江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活动》项目,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学校开展了《江西历代进士总传》编撰工作和百年中国社会风习研究工作,成立陶渊明、陈寅恪研究院,创建“庐山国学译馆”,连续出版了庐山文化研究系列丛书。九江学院“中华经典的公理化诠释”研究团队,因其在国学研究领域的突出成果,获得季羡林基金会授予的“儒学传承与创新奖”。

    2014年7月和9月,学校先后举办了陶渊明与生态文明学术会议和首届长江公共外交高峰论坛,一批中央和省市领导及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会。

    开放办学搭建广阔平台

    学校十分重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现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芬兰、日本、韩国、俄罗斯、柬埔寨、泰国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招收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200余人来校学习,并开展外国高校师生研修团来校文化体验活动。学校作为国家侨办华文教育基地,积极参与海外华文教师培训工作;并积极创办海外孔子学院,开创汉语国际推广新局面。2009年12月22日,学校与柬埔寨王家学院等合作建立了柬埔寨首所孔子学院,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并誉之为“中柬人文交流的里程碑”。柬埔寨孔子学院连年获国家汉办表彰。学校同美国萨凡纳州立大学合作建立的萨凡纳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于2014年10月揭牌,各项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九江学院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创造新的辉煌,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本科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